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党建扶贫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盐山县采取“选、育、管”三项举措有效破解农村干部后继乏人难题

    信息发布者:刘广杰
    2017-11-26 19:58:40   转载

    盐山县农村信息网  欢迎您!  

       

    针对农村干部队伍年龄结构老化、后继乏人问题,盐山县不断探索创新工作举措,坚持“选、育、管”三措并举,全面加强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,取得了明显成效

    坚持“三管齐下”,严格程序选人建“库”。一是深入宣传转“官”念。受劳务经济影响,农村人才外流严重,多数青年缺乏奉献精神,不热心农村公益事业。鉴于此,通过入户谈心、集中座谈、专题培训等方式,对农村优秀人才加强教育引导,强化宗旨意识,帮助转变“官”念,鼓励优秀青年奉献农村,主动报名入库。二是拓宽渠道聚贤才。以往后备干部储备不足,年龄普遍偏大,双带能力不足。为此,积极拓宽用人视野,将乡土人才、退伍军人、经济能人、返乡大学生等群体分类建立台帐,全部列为后备干部重点培养对象,有效提升村级后备干部队伍的“含金量”。三是严格程序选精英。推行“两荐两考”选拔机制,提前公开标准、公开程序、公开指数、公开待遇,在个人自荐、组织推荐的基础上,乡镇党委严把审查关,通过笔试、面试确定初步人选,由乡镇党委、村党组织逐一考察,确定正式后备人选,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库,真正让政治过硬、表现优秀、积极进取、热心村级公益事业的中青年骨干脱颖而出,成为农村干部的“第一后备梯队”,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干部“无人可用”难题。目前,全县450个行政村已拥有村级后备干部912名,其中女性105名,高中文化水平的394名,大专以上的37名,35周岁以下的508名,党员376名。

    注重“因需施教”,多种方式培养育“苗”。一是阵地培训。针对村级事务不熟悉的问题,依托乡镇大讲堂、村级远程教育站点、农村干部培训基地等阵地,加强后备干部农村工作知识、涉农政策法规培训,邀请农业农村工作专家辅导,帮助其尽快熟悉村务工作,适应农村干部角色,不断提高农村工作能力。二是结对帮带。针对工作方法不对路的问题,建立“师徒结对,一帮一”制度,要求村“两委”干部与村后备干部结对帮带,包干培养,“面对面”传授工作经验、“手把手”指导工作方法,有效缩短后备干部成长期。三是岗位培养。针对能力素质不适应的问题,建立跟班锻炼制度,坚持因人设岗、人岗相适,让后备干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助理、村主任助理等职务,并适时轮岗交流,通过给位子、压担子,促其在学中干、在干中学,全面提升后备干部农村工作水平,帮助村级后备干部树立威信,为日后参加换届选举创造有利条件。今年以来,共举办农村后备干部集中轮训班7期,专题培训班3期,组织现场观摩2次,累计受训1200余人次。

    强化“动态管理”,多措并举活水保“质”。一是坚持动态跟踪管理。建立“季度一谈话,半年一小结,年末一考核”跟踪管理机制,由村党组织对后备干部思想表现、跟班学习、岗位锻炼等情况跟踪管理,随时掌握其整体表现情况,并坚持“一人一档”建立动态管理台帐,将其表现情况作为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。二是定期进行民主评议。结合党员、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工作,把村级后备干部列入评议对象,坚持“一年一评”,实行单独评议,并将评议结果记入管理台账。通过党员、村民代表的满意度测评,听取意见建议,掌握后备干部在群众中的“公认度”,扩大后备干部的“影响力”。三是及时进行动态调整。坚持“能上能下、能进能出”原则,畅通进出口渠道,建立后备干部动态调整机制。综合日常表现、年终考核、民主评议情况,对优秀人才及时吸纳入库,对群众反映差、作风散漫、能力低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出库,并明确“入库培养不足2年的村后备干部不得使用”的硬性要求,有效纠正了“进了后备干部库,早晚能当村干部”的不良倾向,真正把后备干部“管好用活”。自去年以来,先后对12名村后备干部进行了出库调整;在全县村党组织和第十届村委会换届中,共有328名优秀村后备干部,依法依规充实到村“两委”班子中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